時常覺得手部或手指痲痹、無力、莫名刺痛,甚至延伸到手臂,睡覺或是從事使用手部的作業更加明顯?
以為只是使用過度、暫時的,卻不曉得已經罹患上「腕隧道症候群」!
【什麼是腕隧道症候群呢?】
為長期受到壓迫而引發的痠麻、肌肉萎縮現象。好發於中年族群,女性罹患機率也比男性高些,因為女性的腕隧道較小。
常需使用到手部的勞動者或家庭主婦罹患的機會較多,但現在人普遍長期使用3C產品,也使得發生的機率增加。
人類手部的手部功能眾多,有許多神經與肌肉共同作業,而正中神經與九條肌腱一起通過的一條「腕隧道」,即是受壓迫的地方。
輕微時手指只有間歇性的麻木感,但更嚴重一點可能會令人在睡眠中醒來,或是東西拿不穩拿不住,久而不顧也可能留下肌肉萎縮的永久後遺症。
多數人在遇到這種情形時,通常會甩手來緩解不適。
其實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只要及早,就很容易改善。像是電熱療、復健、護具或是局部注射。
【該如何預防腕隧道症候群呢?】腕隧道症候群舒緩方法這邊看!
1.讓手腕自然:避免手腕長久處於彎曲或扭轉的姿勢,盡量多維持自然的伸直狀態。
2.減低重覆動作:即使是簡單的動作也可能會引起傷害。盡量避免重複動作或同一姿勢維持太久。
3.速度力量減少:如需要手部反覆出力,盡量拉長出力的間隔時間或是降低用力的程度,讓手有時間緩解壓力。
4.握姿的注意:大拇指和食指的抓、握等動作對手腕產生壓力,盡量使用整隻手或全部手指去抓握、提拿物品。
5.定時讓雙手休息: 週期性地讓雙手有一休息的空間,或是交替輕、重的工作,雙手轉換或輪流工作的活動。
6.適度肌肉強化練習:特定練習可強化手部肌肉,減少不良手腕姿勢改善疲軟肌肉。
想預防腕隧道症候群發作,日常生活中多注意手腕的姿勢,如果需要重複的使用手腕,也應當多留時間讓手腕能適度休息。
上班族則平時注意敲打鍵盤的力度,運輸業者時常開車,也要減少自己捉握的力量。
盡可能多換手做事情或換姿勢,讓手腕回到休息的狀態。
此篇純屬知識分享(非商業性質)僅供參考。
每個人使用習慣、體質膚質皆不同,實際效果依照每人體驗為主。